
徐红星
基本信息 Basic Information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1969年5月出生,江苏灌云人。199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98年和2002年分别获瑞典查尔莫斯理工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2年9月至2004年12月任瑞典隆德大学固体物理系助理教授,2004年12月至2014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期间也曾担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任),2014年6月任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期间2014年6月至2019年7月任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院长),2020年8月任武汉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2020年9月起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2021年任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院长,2022年12月任河南省科学院院长。
科学研究 Scientific Research
研究主要包括:新型半导体微纳激光器和光电传感芯片、基于极化激元的光电技术、先进微纳光通信芯片及超快微纳光子技术。
科研成果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在国际著名科学杂志发表论文270余篇,被SCI杂志引用20000余次,单篇引用超过1000次的3篇,单篇引用超过100次的51篇,h因子69。他已作国际会议邀请报告60余次;作为会议主席组织了十余次国际著名学术会议,担任多个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的指导委员会或程序委员会委员;曾任Nanoscale和Optics Express副主编,任Nanophotonics、Frontiers of Physics等期刊编委;2014-2016年连续入选Elsevier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受邀撰写邀请综述十余篇,包括Chemical Reviews、Materials Today等,受邀出版专著《Nanophotonics: Manipulating Light with Plasmons》。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国际合作奖、中国物理学会饶毓泰物理奖等。入选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万人计划)。作为首席科学家或项目负责人主持了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